不同公司推出的乘车码并无太大分别。从存在形式上看,均以功能、小程序形式内置于主应用程序,亦需要绑定实名网上支付帐户。从乘车码种类上看,亦基本按城市、交通工具分成不同乘车码。从使用步骤上看,大致为:打开主应用程式、打开乘车码功能或小程式、未开通当前城市或交通工具乘车码的需签约开通、开通成功后向条码读取器展示乘车码。
优点
编辑
由于以往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交通卡,对短期访客而言,到指定地点购卡、退卡不仅要事先做好准备功课,亦花费较多时间。交通卡一般为不记名,遗失后无法挂失馀额。即使记名,交通卡由于脱机运作,一般可挂失馀额为挂失一至三日后系统记录馀额。另外,中国大陆移动支付普及率逐年上升,愈来愈多市民只携带少量现金、甚至不带现金出门,绝大部分地面公共交通不设找赎、轨道交通自助售票机只支持指定面值的现金,使用现金支付交通费亦会遇上兑换零钱、现金不足以支付交通费的问题。
乘车码附属于较流行的应用程式,大部分人开通使用成本并不高,搜寻、打开、按指引开通即可使用。
绑定网上支付帐户,无需准备现金,不需像交通卡要预先增值。与应用程式帐户绑定,更换手机后可正常使用,手机一般设有荧幕锁定,遗失手机后即时挂失对比遗失交通卡的金钱损失较少。
为缩短确认交易时间,手机上的乘车码与条码读取器都可以在短暂离线状态下正常使用,对于通过校验的交易可“先乘车,后扣费”。
各大公司为维持自身业务活跃使用人数及掌握用家使用习惯的大数据,积极在不同地区拓展乘车码,许多城市都支持乘车码。短期访客及经常前往不同地区的人士不需担心是否要购买当地交通卡。
乘车码一般均为使用后付费,使用乘车码搭乘一次便会扣除相应费用。而交通卡需要先增值再搭乘使用,由于交通卡馀额等资料写入储存在交通卡中,如需要增值则必须到增值点充值或通过有NFC的Android设备进行充值写卡。大部分中低端手机并没有NFC功能,iPhone 则并没有开放NFC功能予可为交通卡增值的应用程式。
缺点
编辑
由于这些共有的特点,乘车码被指有以下问题:
基本为应用程式中的附属功能,无法独立使用。
需要绑定实名网上支付帐户,网上支付服务有使用时间、地点(路线)等记录,变相公共交通“实名制”。而交通卡则可不记名使用。
按城市、交通工具分类,同一城市不同交通工具需要开通多个乘车码,邻近城市亦需要开通不同的乘车码,比起交通联合、岭南通等具备互联互通条件可一张交通卡通用多地来说并不那么方便。如广州、佛山是非常邻近的两座城市,但广州地面公共交通使用羊城通乘车码;广州地铁使用广州地铁乘车码,连接广佛两地的广佛线由广州地铁营运亦跟随广州地铁使用广州地铁乘车码;佛山地面公共交通则需要使用广佛通乘车码。而交通联合、岭南通则可以同时在两地不同交通工具上使用。
比起交通卡“一拍即付”,乘车码使用步骤过多。不同乘车码要先开通后使用,使用过程亦要求手机要有良好网络连接及荧幕(出现严重破裂的手机荧幕显示的QR码机器难以识读)。在乘搭交通工具时,如没有事前开启乘车码,会减慢上客、入闸的速度。
另外,使用乘车码主要是条码读取器对乘车码进行校验是否有效,如条码读取器或地铁闸机的程式出现错误,或会出现条码被读取标记已入闸,但提示读取失败或闸机未能正常开启的情况。当条码读取器未能即时上传交易数据,用家在手机上未能看到乘车码实际使用状态,便出现用家误以为未使用但实际已为入闸状态,其后被收取费用的情况。[16][1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