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是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本是高阳酒徒,却成为刘邦麾下最出色的说客,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为刘邦劝降七十余城。但如今许多人都把他的名字误读为 lì shí qí,其实"郦食其"的正确读音是lì yì jī(音同丽异基)。
"郦食其"怎么读?"郦食其"读作 lì yì jī。"郦"姓源自春秋古郦国(今河南内乡),是以封地得姓的贵族姓氏。"食其"为古代人名专用读音,据《史记索隐》注:"食音异,其音基"。所以食读yì,其读jī。如:西汉吕后的宠臣审食其(shěn yì jī),汉武帝时期的将军赵食其(zhào yì jī),唐代突厥贵族阿史那食其(Āshǐnà yì jī),还有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郦食其( lì yì jī)。为什么古人爱用“食其”作名字?"食其"的寓意可能与"受禄"有关:"食"(yì)古义为供养,"其"(jī)是语助词,整体表达"承天之福"的吉祥含义,汉代人名常见"食其""去病""安世"等,反映对健康、福禄的追求。郦食其的故事郦食其(Lì Yìjī)年轻时家贫好酒,自称"高阳酒徒"。虽满腹才华,却苦无明主,六十多岁仍蛰伏乡里。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至陈留。郦食其求见时,刘邦态度轻慢。郦食其昂然质问:"您是想助秦还是灭秦?若欲取天下,岂能如此怠慢长者!"刘邦闻言变色,立即整衣赔礼。
郦食其献计:"陈留乃天下要冲,粮草丰足,我可劝降。"后来,郦食其孤身入城,说服县令归顺,助刘邦不战而得大批军需,从此被奉为上宾。
楚汉相争时,郦食其主动请命劝降齐国。面对二十万齐军,他慷慨陈词:"汉王势不可挡,归顺可保富贵!"齐王田广被说服,齐国70余城守军全部解除武装,准备迎接汉军。
韩信听闻郦食其"凭轼下齐七十余城",担心其独揽大功,遂以"未接到刘邦停战命令"为由夜渡黄河,偷袭毫无防备的齐军。齐王田广认为受骗,将郦食其投入沸鼎烹杀。刘邦知道后痛惜道:"郦生一死,齐国难治。"事实果然如此——齐国虽被韩信攻占,但民心不服,成为汉初叛乱策源地。
郦食其以三寸之舌抵百万雄师,开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战例。虽死于政治阴谋,但其胆识谋略永载《史记》,成为说客谋士的千古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