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判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跟腱炎主要表现为跟腱部位的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对于初步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1、症状表现:
疼痛:跟腱炎患者常在跟腱附着点处出现疼痛,尤其是在运动或行走后加重,疼痛可能表现为钝痛、酸痛或刺痛,休息后可有所缓解。肿胀:部分患者在跟腱部位可能出现轻度肿胀,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所致。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可能感到跟腱部位僵硬,活动受限,尤其是在进行跑跳等需要跟腱发力的动作时更为明显。2、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检查患者的跟腱部位,观察是否有肿胀、压痛等体征,触压跟腱时,患者常会感到明显疼痛或疼痛加重。医生还会评估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肌力,以了解跟腱炎对下肢功能的影响。3、辅助检查:
X线检查:虽然X线不能直接显示跟腱的软组织病变,但可用于排除骨折、骨质疏松等骨骼问题。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跟腱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如跟腱增厚、回声不均、周围积液等,对于跟腱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检查能提供更详细的跟腱图像,显示跟腱内部的细微病变,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的诊断尤为关键。对于疑似跟腱炎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以避免病情延误和加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注意休息和康复锻炼,以促进跟腱功能的恢复。
跟腱炎的治疗方法
减少跟腱负重和活动,避免跑跳等剧烈运动,必要时可使用拐杖或轮椅辅助行走,对踝关节进行一定的固定制动,如外用护踝,减少踝关节对跟腱的损伤。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针灸、超声波等理疗方法。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可以缓解疼痛和消炎,外用活血化瘀类膏药也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愈合,但所有药物都需要遵医嘱使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如跟腱牵拉训练、小腿肌肉力量训练等,可以增强跟腱和周围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预防跟腱炎复发。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跟腱清理术、跟腱修复术等,旨在清除病变组织,恢复跟腱的正常结构和功能。